新加坡,9月29日——在新加坡,“mamak商店”有不同的含义——它指的是建屋发展局(HDB)公寓里出售食品和杂货的独立售货亭,而不是印度穆斯林餐厅。
据新加坡《海峡时报》报道,近年来,由于来自超市、连锁便利店和在线杂货平台的竞争导致收入下降,这些商店越来越少。
“成本上涨、网上购物和客流量减少,我们被逼到了一个角落,”林凯文(Kelvin Lim)说。林凯文的母亲张孟秋(Chong Meng Choo)在1984年开了一家华利食品商店(Hwa Lee Provision Store)。
“我可能不得不在几年内关闭这家店,甚至可能是明年。”
68岁的詹纳森·阿卜杜勒·哈米德(Jannathun Abdul Hamid)是她70岁的丈夫努尔·穆罕默德(Noor Mohamed) 1985年开的另一家商店的老板。她说,2015年,在步行10分钟的地方开了一家超市后,收入下降了50%。
“超市很近,而且卖的东西也更多,所以人们不再那么需要我们了。现在我们的生意主要是卖零食和饮料给马路对面小学的学生。”
据ST报道,这些店铺通常位于“空甲板”——组屋一层的开放区域——上世纪70年代开始出现,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达到高峰时约有600家。
然而,去年这一数字已降至240套,该公司表示,这可能归因于组屋设计和客户习惯的变化。
在新加坡科技与设计大学(Singapore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Design)教授建筑的托马斯•施罗普夫(Thomas Schroepfer)表示,较新的组屋有较小的空甲板,为独立的食品商店提供的空间更少,而社区购物中心已变得越来越普遍。
据报道,Schroepfer说:“除了实用功能之外,粮食商店在许多新加坡人心中占有特殊的地位。”
“这些小型的、通常是家族经营的企业往往成为社区中值得信赖的固定设施,为紧密的社区关系贡献了‘甘榜精神’。”
据《ST》报道,为了生存,一些“mamak商店”提供了数字支付选项,出售超市里没有的产品,比如卷烟纸和指甲花,并允许他们的门店成为Shopee网购订单的收集点。
本文来自作者[admin]投稿,不代表gllhb号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ap.gllhb.cn/keji/202508-6156.html
评论列表(4条)
我是gllhb号的签约作者“admin”!
希望本篇文章《新加坡的mamak商店面临关门危机:商品多样化却难敌成本上涨与客流减少》能对你有所帮助!
本站[gllhb号]内容主要涵盖:国足,欧洲杯,世界杯,篮球,欧冠,亚冠,英超,足球,综合体育
本文概览:...